正在加載......
X
 
會員帳號 :
會員密碼 :
忘記密碼    加入會員

一豐的故事

百年一豐茗香情
*歡迎加入一豐之友
 
會員獨享尊榮優惠價格

回購排行冠軍 Top Re-purchased

首頁 > 商品選購 Online shop > 回購排行冠軍 Top Re-purchased

25年老茶

 

25年老茶拍張紀念照!

 

享用如此頂級好茶真是幸福滿滿!過去知道老茶不錯,但對老茶較少深入了解,直到近年仔細研究老茶,才發現,原老茶好處多多。可惜好的老茶門可羅雀,而非大眾想像的凡老茶就是理想好茶」。

 

 

老茶除了時間催化轉換,最終也要回溯至源頭觀茶只有具備一定品質基礎者,再透過長遠時間加以昇華之,才有機會變真正理想的優質老茶。

 

 

以下掌櫃分享與老茶生成有關的幾件大事供您參考:

 

 

 

1、老茶的品種

 

對老茶來說,品種似乎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不必太在意茶種為何。老茶主要推手乃是歲月薰陶,不是即刻可以達成,但凡好茶,不論茶種皆可漸進提升價值。

 

 

2、茶園管理有驚人重要性

 

早期的農業還不發達,掌櫃跟父親一起工作時,總是利用大自然的物質作為所謂有機質肥料。這些年台灣走入精緻農業,茶葉也不例外,歷經數十年農藥、化肥之後,大家又開始想起最初的美好。

 

記憶中最常用的天然材質,就是每年到冬天與父親至田間邊砍伐蘆葦,置放茶園或柑橘園,使其自然腐爛熟化轉換成有機肥,這些簡單的肥料如今看來可說是彌足珍貴,現在幾乎沒有人願意做這種事了。早期的茶除了安全以外就是自然,並創造了難能可貴的老茶價值。

 

 

3、茶廠設備大不同

 

 

早期製茶設備當然不及現在的設備,幾乎看天吃飯。記憶中只要下雨,老爸老媽總是愁眉苦臉,因為茶菁價格會因為天氣下雨而降低,下雨天裡茶菁含水量高,不易做到好茶,所以價格一落千丈,這就是農人的苦心事。

 

以前做茶的工廠設備簡陋,只能藉熱風將「雨水菁」風乾即開始進入製茶,當然以前品茶喝茶沒有現在人講究,以前總是以『顧三餐』為前提,大部分的茶也以外銷為主賺外匯,從這角度來看,以前的茶人也能做出不少好茶,除了天氣好以外還真有兩下子,真是【技術了得】。

 

 

 

4、製茶技術最重要

 

回顧早期製茶人真是千辛萬苦,好天氣拼命趕工,遇到雨天一愁莫展。記憶中祖父炒茶的鍋子,總是大大的柴火溫溫的,兩支『木刀』來回翻炒至炒熟為止,用手搖木製揉捻機賣力轉動。沒有所謂的整形機,更沒有空調設備,氣候往往是造成茶發酵過多或是不足的主因,所以早期的茶湯顏色都是紅通通的。

 

前人對茶的製作當然也很計較,經常聽到長輩討論做茶如何好茶如何的,不論任何時代,做茶總是得在各方面斤斤計較,不為別的,為的就是要製出一道好茶,能讓品茶的人稱讚一聲。

 

 

 

5、焙茶要到位

 

    

焙火對茶是極為重要的一環,好比清香茶的溫度與熟香型的溫度,就完全不同。以往的焙火並不像現在茶農或茶商這樣方便,還有所謂焙茶機,祖父輩都是以焙茶籠烘焙來除去水分,要焙到有清香味道可能要發很長時間,而在焙火過程中,溫度不穩定正是致命傷害。

 

在這種早期極要求焙茶溫度穩定的情形下,擁有古老好茶可謂是得來不易,存放到此年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適當的焙火有助於日後氧化效果,如果反覆烘焙損及茶質反而可能造成茶品質下降。

 

當然,有很多人主張一段時間就要將老茶拿來焙火一次,其實這是有風險的,反覆焙火,對茶物質的變化而言,易因焙火溫度影響而產生波動,因此造成茶質的破壞時,就不是增加其優點,而是造成缺憾了,因此在最初的一定焙火後,就必須停止此類動作。

 

 

 

6、存茶要小心

 

自古以來對老茶存放有諸多解釋,有人認為陶甕封蠟置放陰涼處使其自然馴化,是最好的方法,但自從有了真空機之後就不同了。

 

掌櫃製茶一向有存留部分茶葉的習慣,真空機一現世,賞櫃因為怕茶劣壞,一律改採真空包裝存放,萬萬也沒有想到這存茶的習慣,再加上真空保存的方法,誤打誤撞,使得許多老茶能完好保存過了這麼四分之一個世紀,並且大大提升其品質。

 

前兩年因為有位茶仙專門收購老茶,無意間引發了老茶沖泡奇想試喝幾種,一喝我倆不禁驚呼,天啊,味道之好難以形容,濃濃水果香撲鼻而來,茶湯細膩滑順,簡直難以用文字形容,無怪乎一位大學教授開玩笑說利用生物科技試試可否有此香氣。

 

掌櫃認為,生物科技也許有可能誘發其同等香氣,但自然轉換還是最好的方式。

 

可以說,存放好的老茶,第一先要作好茶、第二要焙好茶、第三請用真空包裝,最後請放置於溫差大的地方為上策,等待幾年後,才能好好享用特殊風味的好茶。

 

 


gotop